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滇緬邊境作戰的兒童兵

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

  戰場上衝鋒陷陣是大人的事,兒童參戰者較罕見,我卻是少數的兒童兵之一。
 中華民族有漢、滿、蒙、回、藏、苖、傜等許多族,我是愛尼族,族名鮮有人知。我族祖居雲南車里,因緊鄰緬甸,族人散居兩國,互通往來。童年時,全家移居緬甸孟勇巴西里寨定居。
 民國四十九年春,我才十一歲,奉母命赴三姊家探親。適逢戰亂,不得返家,姊夫是滇緬邊區無薪俸的游擊隊,雖為蠻燕訓練中心執行長,邊區生活仍甚窘迫。為長久計,我只有參加遊擊隊,至少衣食無缺,又能讀書學習,但須先經十二周入伍生訓練。經家庭會議再三研討,決議受訓,我從此步入反共救國大道。
 訓練中心住的是茅草屋,吃的是糙米飯,無水無電,至為艱苦。但訓練課程既繁又重,其中障礙物超越:匍匐爬過低矮刺網、猿人擺盪越過江河……連大人也不容易做好、人矮體小的我更是難上加難。掉落河中、被鐵刺勾住不能動等糗事接二連三。再加上打罵教育,想哭不敢哭,尷尬場面,不斷上演。
 學員中我年紀最小,槍比我還高,配不到槍。射擊預習、實彈射擊時,只得臨時借用。但是我射擊成績幾近滿分,長官再三讚許,讓我高興了好幾天。八月一日結訓,向部隊報到,任傳令兵,白天到巴西里講堂讀書。
 十一月爆發游擊總部(江拉基地)保衛戰,共軍與緬軍聯合進犯,情勢急迫,我部在叭坎肯完成防禦部署。叭坎肯是江拉基地之天然屏障,也是敵人由孟勇到江拉必經要道。陣地設在控制山谷道路口的峭壁上,陣前布滿地雷、竹籤等障礙設施,大有一夫當關、萬夫莫敵之勢。
 共軍發起凌晨攻擊,採用人海戰術,一波接著一波猛衝,我軍集中火力消滅其第一波,第二波又趕到,企圖消耗我軍彈藥。我軍沉著應戰,待敵進入射程內,瞄準了才開槍;或待敵數人進入手榴彈投程之內才投彈,致使陣地前死傷之敵不計其數。
 我人矮無槍,負責分送彈藥殺敵、供應乾糧給戰友。我膽大不知怕,整天跑,不叫苦,鼓舞士氣,功不可沒。
 經整日戰鬥,我陣地雖然守住,但也彈盡援絕,且有被斷絕後路之虞,奉命轉進到景貢地區,向總部報到歸建。
 我童年上戰場,表現非凡,為愛尼族爭光,不愧來人間一遊!
 【作者速寫】李正銘,陸軍官校正四十五期,陸軍上校主任退伍。
 
(點閱次數:1664)